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关注返回上级
热点关注hot attention

【聚焦两会】当“中医”遇上“农业”,将会产生怎样的反应?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政府没有必要为创新专门设计很多的规程,创新不能“催肥”,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创造公平的创新环境;将“中医”与“农业”相结合,使得“中医农业”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要培养“大国工匠”,必须重视政策顶层设计……围绕“创新”话题,全国人大代表纷纷建言献策,涉及不同的领域。


   全国人大代表曹仁贤: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不能“催肥”


   曹仁贤告诉记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将密切关注“创新、转型、升级”的话题。


   由于身处的行业为能源行业,所以,曹仁贤更能感受到创新转型的迫切性,“当前,能源行业面临转型大课题,作为企业更要勇于创新。”


   “过去煤炭行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一些遗产需要修补。于是,我们创新发明水面发电,阳关电源在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采煤塌陷区建设水上光伏发电项目,这也是全球最大的水面发电项目。”


   曹仁贤告诉记者,2017年该项目全部建成,引起海内外媒体广泛关注。


   “之所以在采煤塌陷区布局水面发电,就是因为水很深,没有办法采用打桩手段,想到了将太阳能面板漂浮在水面这一办法。”曹仁贤说道。


   于是,浮在水面上的浮体就成了关键,经过精心研究,企业最终自主研发出一种高强度的聚乙烯材料,浮力大,而且,可以长期抗击波浪撞击以及紫外线的照射。


   “接下来,我们希望‘漂浮的电厂’走出去。”曹仁贤介绍,除了走出国门、布局海外,在安徽省内两淮流域,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不影响美观的基础上,也有望应用于小型水面。


   从阳光电源的创新转型,曹仁贤也深刻地感受到,“在企业创新过程中,技术创新是核心中的核心,如果技术没有吸引力,也设计不出令消费者满意、市场接受的产品。”


   此外,他认为,企业创新还需要在商业模式创新上下功夫,要洞察市场,洞察消费者的需求,“如果说做了大量的创新工作,跟企业无关,毫无意义,所以,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来源于竞争,政府没有必要为创新专门设计很多的规程,创新不能‘催肥’。”在曹仁贤看来,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改善创新环境,最主要的是创造公平的环境,由此,创新自然会脱颖而出。


   降低成本,让人人都能享用清洁能源


   “当前环境面临巨大压力,环境保护的任务非常繁重,环境改善最主要的还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曹仁贤也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降低成本,逐步替代常规能源,让人人都能享用清洁能源。


   在他看来,首要的就是让全社会形成共识,使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要加大宣传、科普力度。


   “同时,还要采取实际行动,当前对于清洁能源,无论从研发、生产,还是使用来说,全社会比较支持。但是,我们国家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比较高,想让其下降,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曹仁贤告诉记者,通过多年努力,太阳风、风能发电成本已经大大降低,目前,风能发电使用成本已经接近化石能源,未来几年,有望低于化石能源。


   “光伏发电是清洁能源发电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太阳能是一个自然的、间歇的能源,有些人说,光伏发电只能白天发电,晚上就没有了。”


   对此,曹仁贤说道,目前,正通过技术改进储存能量、储存能源,并与化石能源结合,“白天使用太阳能,晚上使用燃煤进行互补,这样就能逐步改变消费者的用能习惯,每个人都为环境保护作出一份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杨杰:


   培养“大国工匠”要重视政策顶层设计


   作为安徽代表团唯一一名煤矿工人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杨杰称,未来五年,自己将当好一线工人的传话筒。


   杨杰在全国技术工人界那是大名鼎鼎,是我省唯一获得“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及“中华技能大奖”的技工。


   虽然年轻时只有初中学历,但凭借30多年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扎实钻研的工匠精神,杨杰40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十多项创新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他还曾经创造过一个堪称奇迹的案例,那就是职称从“零起点”直接评定高级工程师。


   “现代技术工人早已与三十年前的工人不同,因此,在人才的培养中,职业教育重要性凸显,把工厂搬进课堂,把课堂搬进工厂,一定是未来职业教育和工人培训的最佳路径。”


   在杨杰看来,要培养更多能够沉住气坐得稳、在岗位上精心钻研的“大国工匠”,必须要让政策顶层设计这支指挥棒指挥好,薪酬激励、成长培训、职称评定等都有继续改革的突破空间。


   “国家要通过一系列政策创造出这种争先创优的气氛。比如薪酬模式的改革,一定要让有能力的一线工人有获得感,这也是给工人指出一条自我发展的新路子。”


   杨杰说,再高端的技术,要把它高质量地转化成产品都需要工人那双手,给技术工人提供成长空间是能够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坚实基础。


   两会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


   发展“中医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农业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赵皖平说道。


   他认为,当前,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并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意义十分重大。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赵皖平带来了一项创新思路——希望将“中医”与“农业”相结合,并将“中医农业”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中医是以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医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认识自然、认识生命。所谓“中医农业”,就是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跨界融合,优势互补,集成创新。


   “‘中医农业’可为农产品产地水、土、气立体污染综合防控和改善产地环境,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探索一条我国乃至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中医农业’将成为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赵皖平说道。


   形成产业集群,建立国家试验区


   “‘中医农业’是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领域,可以在农用药物、饲料和肥料三个领域广泛应用,即利用中医原理和方法将动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元素和天然矿物元素制成农药及兽药、饲料和肥料。”


   对此,赵皖平建议,要加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扶持政策,针对“中医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落实战略方案和实施措施。


   其次,加深关键领域和作用机理研究,鼓励学科联合攻关,打造“中医农业”航空母舰,推动“中医农业”科研工作的创新发展。加强产品研发,开发出一系列实际效果显著的产品,并提升为国内外著名品牌。


   此外,还要拉长“中医农业”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建立“中医农业”国家试验区,形成各类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建立国际合作平台,尽快建立国际中医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联盟。


   “目前,分布全国的‘中医农业’试验基地,利用中草药肥药、有机粪肥、有益微生物菌、海洋生物、矿物质中微量肥素替代化学肥药,形成了能解决有机农业不能高产的高效生态模式,已在全国范围内辐射带动了一批农业企业,可上升为国家试验区,以充分发挥其在高效生态农业方面的引领作用。”他说道。


   省农科院专家破译石榴“DNA”


   民以食为天。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赵皖平依旧关注老百姓的菜篮子,关注食品安全。


   “大米有没有被滥施化肥、草莓为什么会长那么大个儿……现在的老百姓对农产品安全问题非常关注,是好事情,不过,同时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赵皖平告诉记者,经常有人问他,彩色辣椒是不是转基因作物?其实不是。


   “是不是转基因农产品,其实跟其外形、颜色没有太大关系。不过,转基因农产品在售卖时,一定要明明白白地告知消费者。消费者有知情权。”


   对于食品安全,赵皖平呼吁,一要加强食品安全立法,二要加强宣传,“比如,就添加剂来说,其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许多食品也需要添加剂,但是使用要有度,添加者要按照规则去做。”


   采访中,赵皖平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省农科院的专家破译了石榴的基因编码,也就是石榴的“DNA”,“这具有重大意义,为石榴的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依据,下一步,就可以对石榴病虫害进行预防。”


【来源: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