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北京市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返回上级
政策法规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7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的通知

京卫发〔20173 

 

市中医局、市医管局,各区卫生计生委,市卫生计生委机关各处室,各三级医院,各直属单位:

2017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已经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7年619

2017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是贯彻落实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的重要一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两次视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和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2017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紧紧围绕首都城市功能战略定位,以推进健康北京建设为主线,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疏解非首都功能为重点,优化医疗服务供给,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公共卫生保障,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居民健康,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全力推进健康北京建设

    全面贯彻全国和北京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及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新方针,落实《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北京市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实施《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根据主要任务分解落实工作职责,制定印发《北京市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2017年度行动计划》,从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和发展健康产业五个方面推进96项主要行动措施。总结部署健康北京建设任务,做好《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系列宣贯和解读工作,适时开展健康北京周活动,宣传健康北京建设任务,普及健康理念。建立卫生与健康统计监测评价体系,促进规划落地。研究探索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机制,构建健康治理新格局。完善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工作机制。开展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研究,发布全市及各区卫生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结果,引导正确的发展方向,加强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的工作。

二、加快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

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的《北京市推进市属医疗卫生资源率先疏解促进协同发展工作方案》,加快推进医疗资源疏解。实现天坛医院新址试运行,加快建设同仁医院亦庄院区和友谊医院顺义院区,推进中医医院垡头院区、北京口腔医院迁建选址立项工作。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推进城市副中心医疗卫生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实现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开工。

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启动北京与保定、廊坊的医疗合作,持续推进北京与燕达、唐山曹妃甸、张家口、承德等重点医疗合作项目。实现医师区域注册和京津冀跨区域注册,扩大京津冀三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范围,推动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工作,对口合作医院间实行转诊制度,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落实分级诊疗。按照“五统一,一集中”(即统一采购平台、统一评审专家库、统一采购目录、统一审核标准、统一价格体系,集中组织评审)要求,实施医用耗材京津冀三地联合采购。启动京津冀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示范区试点工作。推进京廊中医药协同发展内容与项目落地。

三、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关于深化医改工作的批示和刘延东总理在2017年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着力做好医联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药品购销“两票制”、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

稳妥推进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坚持“三医联动”,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原则,通过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规范基本医疗服务价格,转变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通过药品阳光采购等措施降低药品虚高价格。

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公立医院关键绩效指标管理机制并发布评价结果。制定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推动院领导年薪制落地,扩大总会计师制度覆盖范围。出台实施《北京市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暂行办法》及指标体系,以评促管,推动市区属公立医院以“防风险、降成本、提效率、控费用”为目标加强经济管理。

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应对全面两孩,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儿科、康复护理等专科医疗服务。进一步促进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等独立检验、检查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开办个人诊所,按《中医药法》规定备案即可举办中医诊所。完善健康服务规范与标准,落实新《广告法》,实施医药广告审查,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落实《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6-2017年度的重点任务》。以四类慢性病患者、老年人、0-6岁儿童、残疾人、孕产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等人群和农村低收入户、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为重点,拓展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提升签约率。根据居民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包,鼓励社区卫生机构为签约居民提供主动服务。完善基层卫生绩效考核,调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积极性。

研究制定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8-2020年度的重点任务,完善分级诊疗工作的配套政策,继续完善医联体内部结构。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通过统一组织构架,实现管理一体化、基本医疗一体化、公共卫生一体化,切实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进全市“一个多学科临床会诊中心”和“四个医技会诊中心”(心电、病理、检验、影像)的建设和应用。

五、完善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服务

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出台实施《北京市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办法》。推进生育登记与妇幼社区建册和出生医学证明信息的共享机制,完善生育登记服务和人口出生监测。进一步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开展流动人口健康大讲堂,探索京津冀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同发展。加大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帮扶力度,建立特殊困难家庭联系人双岗制和信息档案制度,继续实施“暖心计划”。

优化妇幼健康服务。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及规范化管理,开展妇幼保健重点专科建设。强化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优化整合婚前保健与孕前保健服务流程,推进婚前保健、婚姻登记、优生咨询指导一站式便民服务。提供生育咨询服务。孕期营养门诊覆盖面达到50%以上。实施妇幼健康服务监测,完善危重孕产妇抢救和危重新生儿转会诊网络,建立危重新生儿转会诊绩效考核制度及孕产妇危重症报告评审制度,保障母婴安全。

强化儿童保健服务。加强爱婴医院和爱婴社区建设,开展爱婴医院复核,爱婴社区覆盖面达到90%以上。规范早产儿服务。强化新生儿窒息复苏管理。提升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中心儿童口腔、视力及心理保健等服务能力。落实北京市0-6岁儿童听力与耳聋基因筛查。研究制定《婴幼儿营养均衡计划》。

六、优化医疗服务和医养结合

持续改进医疗服务和质量。制定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的具体措施,全面实施分时段预约,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患者提供信息查询与推送、信息化结算支付、院内电子地图导航等健康医疗服务,在9家三级综合医院开展日间手术试点,所有三级医院和90%的二级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知名专家团队数量扩大到50个,提供四种慢病105种药品社区长处方服务。拓展护理服务领域,鼓励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加强和规范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管理,严控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继续通过DRGs等方式开展医院住院服务评价并发布评价结果。

推进医养结合。试点为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医疗卫生服务。启动临终关怀试点单位建设。开展老年友善医院创建。启动第二批共6家公立医疗机构向康复医院转型。

七、强化卫生应急与公共卫生

加快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启动并持续推进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提升工程。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加强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农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协调联动,充分发挥部门间、区域间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强化对人感染H7N9流感等突发、新发、输入性急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监测、风险评估和防范应对准备,切实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进一步优化市、区两级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指挥协调机制,及时有效开展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完善急救体系,实施《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深化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改革。制定院前医疗急救发展规划,优化全市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站点布局,推进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统一市级垂直管理。依托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网络及相关医疗机构,逐步建设创伤、胸痛、卒中三大类急危重病种的急救绿色通道。制定院前医疗急救业务范围参考标准,完善分类救护服务模式,实行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统一标准、统一监管,建立健全院前医疗急救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对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实施绩效管理。建立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分类管理制度,研究建立符合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特点的医疗救护员使用机制,调整完善公立二三级医院医师到院前医疗急救岗位轮转制度。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人员和物资储备。加强对公众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普及。

健全疾病防控体系。推进重点传染病监测网络和防控能力建设,密切关注全球新发和输入型传染病发病动态,实现“关口”前移。实行全市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三位一体”改革,开展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试点工作。梳理制定北京市慢性病防控中长期规划,完善慢性病防控体系,分解任务指标,发挥疾控中心、七个慢性病防办、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用,探索分级诊疗中慢性病防控、治疗、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模式。

八、加强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

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在做好60岁以上老人及在校学生免费流感疫苗接种工作的同时,根据疾病特点扩大免疫接种种类。实施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高危人群的筛查和综合干预。开展全市成人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的监测。继续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血压、健康体重和健康骨骼)工作,进一步推进“营在校园”平衡膳食倡导行动。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舒心工程,制定心理健康服务单元建设标准,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心理咨询或辅导室建设。强化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平台作用,继续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门诊免费服药制度和患者监护人看护补助制度。

加强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做好西城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将健康城区建设作为推进健康北京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朝阳、海淀、丰台、大兴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制定健康村镇评估标准,推进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和健康家庭建设。以健康示范单位和在职人群为重点,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建设。以流动人口和中小学生为重点,持续开展《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宣传教育。以中小餐馆、写字楼等场所为重点开展控烟监督执法,完成年度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的控烟效果评估。

强化健康教育。完善健康宣传教育体系。以普及基本健康知识与技能为重点,发挥市级健康科普专家作用,广泛利用健康大课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微博微信等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中医自我保健社区公共学堂建设。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普及科学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提高市民健康素养。

九、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意见》。 制定发布《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增、改、聚”(增强文化自信、改进服务质量、聚集发展动能)三大行动,推进中医药行业治理。实施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遴选10万名慢性病患者,推广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编制适宜居家应用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包。开展医针药结合病房、医疗机构中医药技能岗位服务试点。加强中医药妇产科、儿科重点专(学)科建设。开展全国中医药科技中心建设。开展中医药“北京品牌”、“北京标准”、“北京方案”建设,做强中医药健康产业。推进中医药博物馆、展览馆、2019年世园会中药园等中医药文化机构建设。筹建中医药海外发展基金,加快欧洲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心建设,举办好中医药国际会议,推动中医药国际传播和服务贸易发展。

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完善法规标准体系。推进《北京市发展中医条例》等法规规章的制修订。筹建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建立地方卫生标准数据库。贯彻落实《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实施意见,全面梳理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公共服务事项,推进卫生计生职业资格改革。启动护士和医疗机构电子化注册工作,将外国医师来京短期行医审批权和独立医学检验机构的审批权下放至区卫生计生委。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制定行政应诉及行政复议管理办法,完善行政出庭应诉制度。研究出台北京市卫生计生依法行政考核评价办法、在北京市卫生计生行业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的意见。完善“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坚持信访诉求依法分类办理,发挥好12320热线作用,着力化解医患矛盾。举办“生命与医学”主题活动,营造尊医重卫、医患和谐的社会风气。

十一、加强综合监督和食品安全

推动卫生计生监督“八大体系”和“四位一体”监管机制建设。落实卫生计生监督抽查事项全部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随机抽查结果的应用。推进“互联网+执法”。加强医疗机构资质、技术、依法执业的监管,严厉打击无证行医,配合公安等相关部门打击“号贩子”。继续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发挥好饮用水、公共场所电子监管系统的作用,提高监管工作时效性。

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加快推进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信息平台建设,印发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组织宣贯新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20项以上,实施新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建立食源性寄生虫病监测中心、食源性非常见化学性中毒监测中心。建立卫生计生系统食品安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十二、坚持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建立北京市卫生与健康科技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和医学伦理委员会,加强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智库建设。会同市科委深入开展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实施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促进疾病防治关键技术进步。建设北京转化医学中心和基层卫生与健康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惠民适宜技术基层普及应用。促进市属医学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共享。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医教协同协调机制。加强卫生与健康“三类”科研人员队伍建设。加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进程,研究制定北京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方案,进行“3+X”试点。深入开展公共卫生医师、医院药师规范化培训,启动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持续加强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建设百名“双师型”全科优师队伍,培养高层次社区全科人才。加大儿科、精神、助产、全科、康复等急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强老年专科护士、社区护理、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

十三、做好国际合作、对口支援和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周边国家、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务实合作,以项目带动援外医疗工作。创新援外医疗,通过多种方式为几内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国提供卫生援助。加强WHO合作中心建设管理和指导。健全外事工作体系,加强外事综合管理和外事干部队伍建设,为国际交往之都建设贡献力量。

持续做好对口支援与协作。新增与江西省、河南省、沈阳市对口合作。发挥“一对一”优势,加大对西部46个贫困市县健康精准帮扶工作。做好来京人才培训,开展交流交往交融活动。

做好党和国家重大会议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组织开展专项风险评估、做好风险沟通,切实为重大活动安全顺利提供应对准备,履行好卫生应急保障职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北京市两会、全国两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党的十九大等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十四、加快推进信息化互联互通,做好安全生产保卫工作

建设全市统一、互联互通、业务协同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同步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标准化,促进患者诊疗信息跨机构互认。以健康卡标准推进医院就诊卡标准化和医院互联互通。推进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保证患者诊疗、医院运行安全。启动智慧医院建设,开展“互联网+健康医疗”线上线下应用,支撑临床会诊中心和医技会诊中心等智慧医疗服务。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坚持预防为主工作方针,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指导医疗机构按照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做到科学、安全使用危险化学品,协调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与应用联网工作,扎实做好卫生计生系统信访、维稳和综合治理工作。

十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改进政风行风

持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认真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抓好各级党组织党委议事规则的执行,完善支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对党建工作重点问题的研究,分领域推动公立医院党建、社会组织党建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党建工作。开展首都十大健康卫生宣传、“不忘初心”主题宣讲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继续打造“健康使者火炬行动”、“志愿服务在医院”等卫生计生志愿服务品牌。

继续抓好行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论述,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整治“四风”问题。严格执行医疗卫生行业行风建设“九不准”规定,大力整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和办医行医中的不正之风。实行药品采购品种、采购价格、采购数量、药品调整变化情况“四公开”,进行采购价格预警、不良记录公示。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建立主体责任记实制度。强化廉政教育、风险防控和监督执纪,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